试点中先行探索 实践中示范引领 成都市创新基层安全监管新模式、
基层是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沿防线,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如何、安全监管是否到位,是实现当地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。成都市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镇(街道)建设,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、新路径,推进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。
厘清安全责任边界
谁来管、谁来干有了实招
基层安全监管任务繁重、机构不健全、人员不足、机制不完善……根据过去存在的这些典型问题和不足,成都市在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镇(街道)建设过程中,将完善工作机制、理顺责任体系摆在了重要位置。
彭州市
各镇(街道)设置应急管理机构,建立镇(街道)安全监管责任清单、村(社区)和网格员巡查工作清单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清单,实现了基层安全监管有人干、能干事、会干事的崭新局面;
温江区
和盛镇建立镇、驻村(社区)、村(社区)干部“多位一体”工作推进机制,并由村(社区)包组、网格员包网格、组长包院落(楼栋),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……
“将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列为规范化镇(街道)建设的重要考评内容,”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说道,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均能因地制宜、精准发力,逐步厘清各部门(办所)安全生产工作职责,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,形成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合力。
风险挺在隐患前面
管什么、怎么管有了答案
惠风和畅,成都市彭州“通济花海”千亩花田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。在景区醒目位置的风险告知栏上,公示着景区大门、人工湖、建筑等近20个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。漫步在景区内,随处可见台阶处黄色的警示线,提示着游客注意台阶、防止跌倒。
按照打造旅游型示范镇的定位,以示范带动提升辖区安全管理水平,彭州市通济镇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亮点的示范社区、示范村、示范景区等,“通济花海”便是其中的缩影。“通过全面排查辖区安全风险隐患,我们辨识出风险场所451处、安全风险源1215条,制定和公示风险管控措施,保障游客旅游出行安全。”彭州市通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。
“想要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,就是始终要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。”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说道,通过规范化镇(街道)建设,各地查找隐患、评估风险、制定措施,很好地实现了各类风险场所分级、分类、分区管控,落实了部门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各个层面的具体监管责任,找到了安全监管的内容、重点和方向。
隐患除在萌芽之中
查什么、怎么查有了指南
“基层安全监管就是提前消除安全隐患‘蚁穴’,消除隐患在萌芽。”该负责人补充说,推动关口前移、重心下移,近年来成都市涌现出一系列创新做法。
建立安全隐患“先斩后奏”快处机制
镇(街道)可视情况直接处置辖区内巡查发现的安全隐患。
形成安全隐患研判决策会商机制
镇(街道)每天定时定点组织集中会商,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安全事项。
建立重大隐患“呼叫报到”共治机制
由相关科室认领村(社区)层面巡查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,由区级部门根据监管职责第一时间为基层出实招、谋实策,形成安全监管合力。
在公共安全风险场所开展安全风险告知
让群众知晓风险,及时上报风险,实现公共安全风险群防群控。
推动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,将“互联网+”新技术与安全监管工作深度融合,不仅实现了对生产经营单位、公共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实时监控、实时感知,更是实现了辖区内风险辨识数据、安全巡查数据、监管履职数据等资源有效共享、精准管控。
“下一步我们将对这些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、总结、提炼,打造综合型、城市型、产业型、农业型、旅游型、城郊结合型等不同类型镇(街道)安全监管模式并逐步推广到全市,全领域、全方位、全覆盖提升基层安全监管水平。”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来源: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处